
修養是人人都該注重的課題,不是那種得道高僧Seafood須有大愛的那種,而是日常生活裡的一種處世哲學。作者新渡戶稻造,1984年版紙幣的頭像人物,是日本近代歷史的代表人物,對臺灣糖業有重大影響,被譽為「臺灣糖業之父」。同時他也是一位教育家及思想家,曾以華麗而高雅的詞藻,撰著《武士道》一書,相比之下這本《修養》的著作非常通俗易懂,皆舉例隨處可見的例子,層層遞進演譯哲理,深入淺出,即使在幾十年後的現在仍不過時,讀了如沐春風。
也許是因為作者經歷封建社會的階級制度漸轉成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對職業多有著墨,提倡「職業不分貴賤」,即使只是個社會裡的小螺絲釘,將本分內的小事做到盡善盡美,才能成大事。《修養》一書面向正踏入社會,也許對未來仍有些迷茫的年輕人,期望「能夠為迷惘者指引方向,為氣餒者增添力量,為哭泣者擦去眼淚,安撫不滿者的心」。
對我目前的人生階段還挺受用的吧,我也是處在一個對自己該走、想走的路迷惘的人。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在二十有五的我看來真的很偉大。在念書的時候對職業不夠深入瞭解,憑藉著一股美好想像,就一頭栽了進去,而在「立志」這個章節,作者也殷切的呼籲年輕人注意透過「想像」來確定一生志向有多危險,勸年輕人該冷靜思考,以工作本身為目的,而不看那些伴隨職位而來的名利虛華,脫離私心,公正的思考。彷若一個充滿智慧的長者,替自己解惑。
在「職業」的章節裡頭,提到了選擇不適合工作而失敗的事例,舉例了他在北海道札幌農業學校工作時遇到的一個青年,青年立志想當老師,卻在師範學校的招生考試中落榜,執意要當老師的他,不氣餒的又考了第二次,作者看出了他的愛好及性格不適合這個志向卻也沒直說,直至他第二次揭榜前才循循善誘,引導他到適合他愛好的職業。幫助一個年輕人立定志向,細微的觀察一個人的喜好,帶他認識不同的職業,是挺不容易的,作者也勸導遇到這種情況的年輕人可以問問最瞭解自己的朋友、學長姐、老師或父母,畢竟最貼近自己的人才能看出潛在的能力和實際情況。
無論是仍在找尋志向、或是出了社會不懂為人處事的人,針對境遇不同的年輕人作者也給予不同的建議,這是我覺得很難能可貴的,在分數至上的教育氛圍裡其實相當缺少對品格的要求,也極少有機會聽一個長者分享自己豐富的閱歷,以及遇到不同的狀況會怎麼處置的經驗分享。對我而言,《重返修養》是一本能夠與之對話,讓它引導心理諮詢的書,可以慢慢檢討自己平日所思所想是否仍有不足之處,值得推薦給青年人閱讀的一本書。
▶購書網址: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2253